3月14日、15日,县委书记谭小平深入炭河古城片区,走访横市、黄材、沙田、龙田、巷子口、沩山等乡镇的贫困村,开展扶贫攻坚调研。15日下午,炭河古城片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在横市镇召开。谭小平指出,要精准把脉,摸清楚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具体情况;拉通交通动脉,打通西部发展的“毛细血管”;牵住炭河古城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做好淳化民风工作,配齐配优干部,做到精准扶贫。县委副书记邓杰平主持会议,县领导汤智斌、龚畅、王湘云、彭韬、彭曦明、李纯参加会议。
横市、黄材、沙田、龙田、巷子口、沩山等乡镇处于我县西部,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近3万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乡镇积极作为,夯实党建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方案,找准扶贫的中心定位;创优机制,落实扶贫政策。开展大走访,认真听取贫困群众诉求,谋划布局扶贫产业项目,加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谭小平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坚守在西部地区的同志表示慰问和感谢。他指出,干部是推动扶贫攻坚的关键少数,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发动和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力以赴。谭小平要求,要精准扶贫,首先必须精准把脉。扶贫攻坚先要了解贫穷的症结,要深入群众,把情况完整系统地摸准摸透,做到心中有数。除了了解贫困户的收入、住房等主要情况,还要深入到每一户,逐户了解就业、因病致贫、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如就业方面,村民是在外地打工还是在本地就业,是否需要系统进行就业培训。同时,要摸透贫困村的情况,详细了解村里的地形地貌、资源资产、基础配套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情况。如资源资产方面,对村里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人脉资源要了然于心。群众在想什么、缺什么、盼什么,要挨家挨户去问,总结出规律,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关对策。对于无劳动力无经济来源的贫困群众生病了、致残了、年老了,政府要兜底,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有房住、有衣穿、看得起病。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没有技术特长的人,要针对性地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在村里引导发展特色产业,让他们有就业的门路。
谭小平指出,道路通,一通百通,要打通西部发展的“毛细血管”。宁乡西部地区交通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也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交通问题要统筹考虑,首先要解决主要干道的问题,让每个乡镇都有干道。从整个县域来看,长沙市已经规划了南北横线,北横线已经启动建设,要呼吁南横线尽快启动建设。南、北横线分别贯穿我县六七个乡镇,对宁乡的扶贫攻坚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些干道不能等,要靠自力更生,尽快拉通西部地区大的动脉。要把横雷线作为近两年交通的主要工程项目,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建设,争取早日完成。同时,要让主要道路往村落延伸,打通“毛细血管”。
谭小平指出,炭河古城是西部发展的“牛鼻子”、神来之笔、定海神针。炭河古城是大型综合项目,是发展、辐射带动、招商引资的平台。益娄高速公路修好后,炭河古城处于宁乡对外交通的枢纽位置,区位条件优越。炭河古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古城,出土国宝级文物,举世传奇,历史久远。把西周时期的古城恢复建成,建筑形象感官举世无双。文化旅游一旦发展起来,将为当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很好的平台和空间。在这里建设千手大屋,把黄材水库库区的居民逐步搬到这里,通过政府引导,创造条件,解决农民的基本生计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炭河古城将会成为旅游目的地,并以此为中心,把周边大量的待开发自然生态和人文景点串起来,以点带面,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