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

发布时间:2017-10-20来源:今日宁乡 浏览字体:[      ]

传说中,有一对神鸟,雄为凤,雌为凰。每五百年,他们就要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在阵痛中蜕变重生。2013年到2017年,宁乡工业经历着这样的一场浴火蜕变、凤凰涅槃。

追溯宁乡工业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但也跌宕起伏。由于我县煤炭、耐火泥、矽砂等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以来,部分地区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形成了以采矿业、采掘业为支撑的粗放型经济模式,“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度成为我县乡镇工业的代名词。这些小煤窑、小瓦窑和采石场、采砂场的无序开采,给美丽的宁乡大地留下了长久的“创伤”。

2012年下半年,履新宁乡的时任县长、现任县委书记周辉在调研宁乡工业过程中,痛心之下坚定地指出:“不要黑色GDP!要摒弃依赖资源发展的观念,打造宁乡‘绿色’工业”。县委、县政府制定了2013-2015年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计划。在这3年里,宁乡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发展新兴工业的首先战略,全面打响了这场攻坚战。

绿色革命

淘汰落后产能310余万吨,煤矿小瓦窑退出历史舞台

近年来,宁乡关闭200多家“五小”企业,共淘汰落后产能310余万吨、产值50多亿元。

2012年至2013年,一场取缔挖山开矿攻坚战全面打响。2012年12月25日,县委全会明确取缔非法洗砂、采砂,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成立了以周辉任组长,县纪委、水务、国土、林业、公路、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乡镇为成员单位的县整治非法采砂洗砂工作领导小组。全县上下形成人人参战、个个有责的强大合力;治砂工作强力推进,成效明显。2014年3月,西部77家砂场全部关闭,全面进行山体修复和植绿工作。随着西部砂场的关闭取缔,楚江逐步恢复了清澈美丽。

2014年,一场落后中小煤矿的淘汰革命如火如荼开展。自2014年10月份开始,我县拉开落后煤矿关停退出工作大幕,当年关停退出煤矿10家。2015年9月,经过数十次对煤矿法人进行细致的解释、规劝和引导,最后两家煤矿太平、鹞子山煤矿的法人自愿申请关闭退出。至此,我县煤矿全部关闭到位,实现了全县煤炭行业的整体退出。2014年年初,小瓦窑整治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群众最期盼解决的20个问题中“环境污染治理”的一项内容,全面打响“关闭小瓦窑”战役,当年全县58家小瓦窑全部关闭退出。

2015年至2016年,我县痛下决心开启非煤矿山整治。2014年,县委、县政府成立“非煤矿山攻坚克难领导小组”和综合执法队,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从2015年开始,对全县非煤矿山企业逐个检查诊断,依法开展非煤矿山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一批环保不达标的非煤矿山企业被依法关停。

凤凰涅槃

拓展优势平台发展“两型”产业,科学布局西线工业走廊

随着一批煤炭、水泥、造纸、瓦窑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宁乡工业也面临着近50亿元的产值淘汰之痛。如何增补50亿元的产值流失?如何做好工业发展的加减法?

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在刮骨疗伤的同时,科学布局,腾笼育凤,出台激励政策,搭建“两型”平台,发展新型产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孕育了一场工业的凤凰涅槃。

科学布局,促平台做大促产业做强

我县对工业区域布局和产业定位进行顶层设计,以西线工业走廊为依托,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建设,形成了“园区多点支撑、产业多极发力”格局,一个以先进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服饰鞋业、妇孕婴童用品、门业等为特色的“3+N”产业体系逐步成型。

宁乡经开区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引进,在智能家电产业发展方面,园区依托格力电器——全球第十大生产基地,高标准规划了1700亩的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智能家电配套产业园,吸引了泰川、悦翼等优势配套企业入驻,有效提高园区智能家电产业本地化配套水平,有力推动园区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食品饮料产业方面,宁乡经开区依托华润饮料等龙头企业,力促国内PET 包装容器最大研发生产企业——信联智通、最大饮料瓶盖生产商——金富包装、包装一体化领先供应商——美盈森、湖南首家金属罐生产企业——六和通等高端配套项目成功进驻,获得了喜之郎食品、卡士乳业、长江茶油、湘茶集团等龙头企业的青睐。在妇孕婴童产业方面,宁乡经开区引进了康程护理、湖南爽洁等区域龙头企业。

宁乡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节能环保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池材料)两大国家级基地优势,以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电池材料产业为突破口,凝聚力量实现“单点突围”,构建了新材料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新优势。一方面,以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优势。宁乡高新区在锂电池材料领域,集聚杉杉新能源、星城石墨等一批锂电池材料龙头企业,形成了锂电池材料—锂电池电芯制造与组装—锂电池应用—锂电池回收—回收材料再利用”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另一方面,以科技研发助力跨越发展。宁乡高新区通过深度开展高校合作,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其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超过40%以上。

作为两大主体园区新补充的金玉乡镇工业集中区通过实施飞地招商,为各乡镇提供工业发展的平台、竞相发展的擂台,形成对宁乡经开区和金洲新区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的有力配套和补充。在做大做强主体园区的基础上,我县坚持特色立园、差异发展夏铎铺机械工业园、煤炭坝门业园、双凫铺鞋业园、大成桥工业园、历经铺大湾岭等五个乡镇工业园区,其规模、品质、实力、形象大幅提升。

科学引领,促企业转型促龙头升级

宁乡在全省率先推出装备补贴政策,对县内符合两型标准的工业企业所引进的先进装备给予专项补贴,经认定的单台(套)先进装备价格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给予6%至10%的补贴。2013年,县财政共发放装备补贴1083万元,带动28家企业的先进设备投入1.7亿元。长沙湘瑞重工有限公司去年投入300万元引进了新型的龙门镗铣床,新增产值近亿元。同时,县委县政府继续探索服务企业的新模式,出台“四对标”服务来全面提升县内企业综合能力:就中小企业在“设备、质量、管理、技术”四方面存在的短板,与国内先进标杆企业对比“找差距”;通过行业专家深入调研、分析诊断,对症“定措施”;通过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经营管理、品牌形象等多方面的改善和创新,提质“促发展”。

通过营造“暖春气候”,一大批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今年元至8月,全县税收100万企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667.14亿元,同比增长26.53%;完成工业税金10.6265亿元,同比增长25.59%,目前,税收过300万元企业有63家,特别是加加、三一、邦普、格力、杉杉、邦弗特等企业税收基数大,且保持了高位的增长,规模工业企业对全县财税的支撑作用明显。

润泽楚沩

走上两型发展良性快车道,规模工业总产值豪情跨越2000亿

“不用挖煤、挖矿、挖山,一样可以抓产业抓增收!”青山桥镇的群众告诉记者,“山不见山,水不见水,运砂车挥一挥衣袖,扬起一片尘埃”这曾是当地自然生态的真实写照。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引领决策整治下,该镇坚决断绝“靠山吃山”的发展方式,把中药材产业列为镇域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带动14个村7000余户农民种植中药材12000多亩,形成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条,群众的收入不减反增了。

澄净如洗的蓝天下,青草从沿着小丘的弧度蔓延。黑白相间的奶牛歪着头咀嚼着牧草,尾巴悠哉地晃悠着。这是出现在双江口镇槎梓桥村的画面。因乳制品加工企业的需求,槎梓桥村如今已成为颇具规模的长沙(国家)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

这是宁乡工业绿色发展的两个剪影。

据悉,为避免重蹈覆辙,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发展之路,县发改、环保、经信等职能部门以及各园区、乡镇积极作为、合力攻坚,通过系列专项执法行动,规模小、污染重的企业不断减少,全县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取得了群众称赞、企业好评、部门满意的“三赢”局面。

通过近5年的努力,宁乡工业阵痛蜕变,浴火重生,污染减少了,环境变好了,资源节约了,产值上去了,效益更大了。2013年至2014年,宁乡工业淘汰落后产能250余万吨、落后产值15亿元,宁乡工业自此走上两型发展的良性快车道,至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豪情跨越2000亿元大关,比2012年工业总产值1468亿元增长了5000多亿元;2016年,宁乡工业规模工业总产值2292亿元,同比增长13.16%;规模工业增加值537亿元,同比增长13.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2家,新入规企业数在全市排名第一;今年1-8月,全县625家规模工业企业共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594.56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6.28亿元,同比增长10.0%,比全市增速高2个百分点。

两型发展,润泽楚沩。随着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的淘汰,全县生态环境全面得到修复,蓝天白云,流水潺潺,鱼欢水跃的美丽场景随处可见;先进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材料新能源等两型工业产业集群在西线工业走廊以蓬勃之势正在发展壮大,一个生态美丽、宜居宜业的工业强县正在强势崛起!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